教育问题仍然是全国关心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近期关于教育发展的诸多争论出现的时候,温家宝总理的回答为这些争论找到了一个基本的起点。他说:“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使人人得到教育。这是符合今天中国基本国情的最佳选择。因为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教育都是社会中最广泛意义上的事业。教育的广泛性使得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投入者,又是惠及者。因此我们在考虑教育发展的时候,首先必须考虑今天中国社会的组成结构。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我国人均GDP仍然排名在世界第100位左右。而在不少地区,教育投入占据家庭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8%。
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教育并不是一个贵族事业,它仍然担负着最广泛意义上的启蒙使命。教育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的素质。而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刚刚达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让所有的人通过知识和思想的启蒙,获得个体的解放,从而由改革自身命运到改革社会。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目前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其实平民教育长期以来就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优秀传统。从远的说,孔子三千弟子多数来自民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子路出身贫贱,《说苑》说他“常食藜藿之实”。就是近代,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投身乡村学校建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被美国、加拿大在内的西半球几百所高等学术机构代表,评为全球十位最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之一。平民教育为我国培养出大量国家栋梁,兴业巨子和学术大师。
可能有人认为,今天中国社会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他们可以承担相当高的教育费用,因此教育也要分成三六九等。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在国家层面上忽视平民教育,那么上行下效,势必使得教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另一方面,如果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单纯重视利润,那么就无法保证教育的公平原则。连教书育人这个最神圣的事业都无法保证公平,那么我们还怎么样教会未来的社会栋梁认识公平和公正。
因此,平民教育是政府责任的最好体现。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中,收入的差距使得不同社会阶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除了平民百姓之外,还有许多生活在都市下层、贫穷山村中的群体,包括农民工等等。他们中的孩子们也需要得到教育的关注。这种教育恐怕不单是平民教育,更是贫民教育。今天在中国许多城市,已经自发或者有组织地成立了不少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在自觉地实践着一个理念,那就是不让下一代再因为愚昧而贫穷。这种情景难道不值得我们对平民教育,甚至是贫民教育做一些思考吗?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千百年来,中国人早就把教育当作了改变命运、启蒙大众的一种崇高事业。如果今天许多孩子仍然上不起学,那么未来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前提基础就无法得到保障。教育平民化,不但是给千百万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给我们这个仍然处在发展初期的民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愿我们都不要放弃这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