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网

标题: 揭秘沈阳早期的警察署长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10-2 18:40
标题: 揭秘沈阳早期的警察署长
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西汉时时期,就有初步的城邑。元朝时期筑有土城,明朝时期,沈阳土城改为筑砖城,并运用中国传统手法,将城池规划设计成方城,城内四方修建城门,铺设土路,形成十字街。后金迁都沈阳后,于天聪五年(1631年)开始,利用近四年时间,增拓明城,改四门为八门,改十字街为八字街,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形成内方外圆的双重城池。
20104231675462.jpg


沈阳1923年设立市政公所



沈阳真正有城市的建制,有了近代城市管理的机构、有了近代城市的发展规划是从成立市政公所开始的。此前,悠悠两千年的岁月,沈阳是一座封建化的城市,而市政公所的建立,则标志着沈阳向近代化的过渡,标志着在城市管理体现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城市社会形态的转变。

张作霖主政东北之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的首府。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当时称为奉天,应该说是有其历史因素的。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立奉天府,成为主要管理汉民族和其他旗民之外的一级行政机构。奉天府隶属于盛京将军衙门,其下还管理有兴仁(后改抚顺)等县。当时沈阳周边的承德县与奉天同治一城,这种行政关系沿袭了几百年,故此,以府名奉天为市名是历史的延续。1923年5月3日,设立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同年8月,市政公所正式成立。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建市之初沈阳地方法规还不健全,从这个意义上说,奉天市的市制是很不完备的。市公所有市长一名,负责综理各事,并有协理、坐办等员辅佐市长,但市公所的组织仍然是比较简单的。总务、财务、工程、卫生、教育、事业及技术是公所的核心组织。市政公所意在关乎全市的市政建设、管理、市容、卫生、教育及文化等。

1929年,奉天改为沈阳,市制又有新的变化。市公所的职能更加明确,其管理事项包括:市财政及市公债;市公共财产的管理;城市街道沟渠桥梁建筑及其它土木工程事项;城市公共卫生及其它公共事项;城市户口和市选举事项;市内教育风纪及慈善等事项;城市交通电力煤气自来水及其它公共事项;完成省政府交办事项等。市公所管理事项的变化说明城市发展的迅速,也说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由此市公所机构设置也有所变化,但市公所管理关乎全市的公事这一点是十公明确的。建市之初,奉天市也和其它许多城市一样是有一个固定的地域作为市政公所管理的范围的,即在城市范围之内由市政公所行使城市管理权限。建市之初的奉天市区是指原沈阳城的八门八关地区及商埠地。除此外,今沈阳站及以东至今和平大街一带已有城市规模形成,但那里是日本非法攫取的“满铁附属地”在行政主权方面都在奉天市政公所管理之外。



第一任市长是北大毕业生

201042316723263.jpg

奉天市政公年成立后,曾有翼出任第一任市长。曾有翼,1870年生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丙午科优贡。1907年,京师大学堂毕业,沈阳最早的北京大学毕业生。1915年,为奉天行政公署教育咨议官。曾被选为参议院议员、中华民国第一届从议院议员,1917年,任东三省盐运使、山海关监督等职。1920年11月任电灯厂厂长,1924年到1926年,由张作霖指定任奉天市市长,1926年11月卸任。在任时间不长,但为早期沈阳市政的良性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24年2月,曾有翼重新规划大东区,时占地为22000余亩,全区干路9400丈,距离15丈马路两侧栽枊树一株,共计1254株。1925年9月,呈报“拟将小西门北第一期电车路西剩余官地,招商承租,建筑游乐场,为谋救济小商贩并发展市面”。1923年9月7日,呈请电车马路费用,时任财政厅厅长王永江拨款金票40万元。是年及次年以较高比率卖出金票,然后再以较低比率买进金票,赢余13045.49奉小洋,用于支持市政建设的不足,显示出其较强的经济头脑。



第二任市长曾留学日本

201042316746781.jpg    

李德新,字法权,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人,奉天省营口县人,1923年,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1927年3月14日,李德新继任为奉天市市长,上任之前,李德新曾辅助前任市长管理市政具体事务,较为熟悉当时的市政建设状况。1929年4月奉天市正式改名为沈阳市后,李任市长。

李德新有过留日归国的经历,在支持商埠地完成近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惠工工业区以广场为中心的辐射形街道布设至今仍是新北站商贸金融开发区的街道骨架。沈海工业区当年的规划中心广场及部分工厂区被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监狱建筑扭曲,但奉海站(东站)及吉祥、四德里等地区的街路骨架仍得以保存使用。任市长期间,报请张学良批准开放昭陵、福陵为公园,辟建北陵大街,完善古城经商埠地与沈阳站间两条有轨电车线路,启建辽宁电灯厂、发电厂,完善自来水上水及污水排涝设施,设立若干公立学校等。

1929年,东陵发生“不知何人偷伐陵树十余株,逃无踪影”事件,亲自到现场勘察,并请示省长公署为东陵安装电灯61盏,共花费3076.5元大洋,当时一亩地价格仅为150大洋。同时划分沈阳县及省会公安局负责保护范围,红墙以内由省会公安局负责,派警10名,局员1名常川驻守,红墙以外由沈阳县公安局负责派公安队20名,队长1名,常川驻守。据奉天省长公署档案记载,1929到1930年连续两年,李德新市长都上报奉天省长,请求为员工增加酬薪,理由详说细致,充满感情。《东北人物志》上这样描述李德新:“李君法权,秉性刚毅、魄力雄厚、精神强健、博闻强记、其常识之丰富、为一般人所不及。每日七时即起,终日于办公室批阅公文,民国十二年(1923年),自日本帝国大学毕业返国,条陈市政,数十万言,每日七时即起,终日于办公室批阅公文,必详必尽,口讲指书,与属下讨论,绝无倦容,间或有暇,即查验工程,事无巨细,必躬必亲,绝口不谈私事,无嗜好,不交游,力矫习俗,喜整洁,不爱私财,酬赠千金不吝,常以负债为生,而对于公款,则锱铢必较,办事均公开,故经办多事,使民劳而无怨,其廉洁敢作。平日无事,则读中外新书,当曰学无止境,故步自封,便成今世之落伍人矣,诚至论也,关于市政建设,抱负极大,惜困于经济,不能一时俱现,吾知不出数年,其成绩必更有观都矣。”



惠工广场是当年的工业区



沈阳早期市政管理中强调城市功能分区,规范市政的运行机制。功能分区、布局规划是城市设计与规划的核心部分,也是维护公共治安与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市分为数区,使之互不干扰”,“在所划定之区域内,人民得建适宜之房屋,营合法之生意,或制造有用之物品,其于道路阴沟公园等,皆有完善之建造,使人民各安其业,绝无妨害”,这充分说明了功能分区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性与目的性。沈阳早期的市区建设主要为三部分,面积约44平方公里,即以古城区为中心,在古城西北部规划建设惠工工业区;在古城东部规划建设东塔兵工工业区;在古城东北部规划建设沈海市场。惠工工业区规划用地面积1.3平方公里,以惠工广场为中心,建设6条干道,路网呈方格加放射,街坊整齐划一。规划区内安排迫击炮厂、电灯厂、文教用品厂等民族工业和国民大市场。东塔兵工工业区以军事工业为主,规划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建设兵工厂、纺织厂、电灯厂、飞机场、讲武堂、兵工学校等。沈海市场规划用地面积3.2平方公里。街区与沈海铁路平行,市场中心设置规模较大的椭圆形广场,围绕广场设7条放射状道路,与全区连接。区内规划有大型跑马场和公园、剧场等游乐设施。全区161个街坊,183条以各地地名命名的街道。

当时的区与今天的区也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市以下最大的城市区域性行政范围,但不同的是仅以数字序号相区别各区,各警察署长被任命为各区区长。商埠地有两个中心,南市场、北市场,中间部分同是商埠地的行政管理机构、富人的公馆、外资公司、银行、旅社和外国驻沈总领事馆的汇聚之地。商埠地内有中山大戏院(今沈阳大戏院)、大观园剧场(今省青年剧场)、共益舞台(原北市剧场)、云阁电影院(今人民电影院),保安电影院(今群众电影院)、奉天大舞台(前辽宁艺术剧场)等,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



北陵公园规划比现在大1.4倍



1923年年6月6日,张学良被任命为奉天省城市政总办,负责奉天的管理与规划。1929年2月5日,国民党中政会议173次会议决定,从3月1日起,将奉天少改为辽宁省,取意为“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后不久,辽宁与沈阳的局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辽沈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并入了整个中国的行进轨道并有相对的独立性。张学良曾称:“余之愿与国民政府妥协者,盖欲完成中国统一,实行分治合作,以实现东三省经济和平政策故也。” 1929年3月28日,时任沈阳市长李德新上书张学良,论述了开辟北陵公园的原因及前景:“以新开河以北、北陵公园以南地势优异,风景绝佳,实具近代各国盛倡之田园都市形态,如能竭力经营,设施完竣,其为东北市区模范可操左券,查市内万泉河与西公园,以及商埠公园现正积极整顿,然无论如何整顿,必远不如北陵公园之具天然风景也,试就树株一项言之,已非其他公园所能望其项背,他如北陵古迹,中外人士来游东北者必以先观为快,且莫不以名胜许之,近闻京奉铁路局有直达北陵修支线之议,是则该处之发展定有一日千里之势,”“关于伟大公园之建设以时代论以地位论实为当务之急,……如能提交会议付诸公决,尤为至感”。张学良给李德新复函,同意辟为公园。

在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开始对沈阳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建设,兴安屯垦,修路筑港,民族工业、军事工业、交通、商业、文化、教育、体育及金融和财政管理等,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张学良在沈阳兴建的北陵体育场与东北大学等在当时的中国非常有影响,被当时认为是“现代化标志”。



建市之初设立六个区



沈阳早期提出的城市分为行政、商业、工业、住宅、教育等区,并且对各区域的各项建设均提出了具体规定与要求,作为建设-理的依据。行政区设在交通最便利之处,商业区必须水陆交通便利以及设有相应的邮政局、电报局、通气草地,种花设椅等配套设施和服务与之相适应。工业区应靠近资源地,水陆交通便利,避免与住宅区相邻。住宅区应讲究幽雅、舒适和卫生。这种城市区域功能的思想,为沈阳市长远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应该说,在建市以后街道改造、市区规划、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更加城市化了,开创了市政新风。在市区规划和街路改造方面有两个方面值得后人关注。一是注重市区扩大与整体规划兼顾,二是注重古城保护与改造相结合,兼顾与结合都是依据当时实际需要决定的。如1927年,时任市长李德新在呈请扩张市区及北陵公园管理计划的报告中说:“文明国家之各大都会其街市之整齐、建筑之宏壮可谓尽美尽善,而其市政计划每年列有市区改正一项”。又说:“现在市郊之外建筑日多,若不亟图改正早为计划,任人民自由修盖,就来参差错落将与城内之旧街市同,不易整理”。于是李德新呈请在完善东北大学建筑板块的同时,开通北陵大街,以使惠工工业区与城内连成一气。其它惠工、沈海、大东等新市区也都是经统一规划,由清丈局丈放土地统一建成。沈阳建市以后为了管理方便,建市之初设立了六个区,统由市政公所管理。一区所辖范围是古沈阳方城内;二区所辖是东关;三区所辖是南关;四区所辖是西关;五区所辖是北关;六区所辖是商埠地。到了20世纪30年代,已完善了小河沿公园,建设了商埠地街心花园、新辟了北陵公园,从而在质量上超过了商埠地的外籍私人花园和“附属地”的日式公园,也促进了整个城市的环境改善和园林绿化。

1931年,沈阳市人口已达56.2万人,其中日本人口1.9万人。有纺织、印染、铁工、印刷、碾米、榨油、食品等工厂574家,总投资达915万元(银元)。沈大、沈长、北宁、沈海、沈安铁路均已通车。沈阳南站、总站(今老站)、沈海站(今东站)、皇姑屯站先后建成使用,公路四通八达。当时的沈阳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经历了一百多年沧桑巨变,凝聚着所有为这座历史名城建设付出者的力量,沈阳——这颗璀璨的明珠正熠熠生辉,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欢迎光临 临江网 (http://bbs.linji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