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网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临江老照片

编辑推荐

查看: 25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眼中的三国战略观:蜀国 - 王冬青

[复制链接]

1450

主题

3

好友

38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1491
积分
3808
注册时间
2007-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1:56: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以描写战争刻画人物为擅长。战争丰富多彩,人物千姿百态,毫无雷同之感。纵览中国古代反映战争题材的小说,如《说唐》、《说岳全传》等评话类作品,常常将战争程式化情节戏剧化人物脸谱化,大多局限于静态地描写两军对垒、两阵对陈、两将交锋的一般化过程,充其量只是渲染阵前武将的小聪明而已。而根据事物发展的诸多复杂矛盾动态地展现战争的全景,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与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智慧结合起来描写,将前线将士的斗勇、谋士的斗智和统帅的斗法结合起来描写,则是《三国演义》的特色。它将《孙子兵法》中所涉及的“伐谋”、“伐交”、“伐兵”和“攻城”等谋略思想,与真实的历史和小说对历史的再创作熔为一炉,艺术地揭示了双方力量强弱转变的原因和胜负的关键。
7 http://www.artx.cn/
战争是一种力量的角逐,是以财力、人心、战斗力等为基础的优胜劣汰的力量竞赛,在这一竞赛过程中,战争统帅的主观能力和他的正确决策与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孙子提出的“上兵伐谋”与“其下攻城”的对决思想,正是表现在以战争统帅的智慧和胆识为基础的战场上的对抗,有了这种智慧和胆识,战争也会成为一种艺术而永存,否则只是一场血淋淋的愚昧屠杀。但是战役战斗中的优胜劣汰又是建立在战略选择这一基础上的,战略选择的正确性与否规定着战役战斗的价值大小。换句话说,战争统帅的最高智慧首先应该体现在他的战略选择和动向,其次才是战场上的机智灵活。作者罗贯中成功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将“谋攻”在影响战争走向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可以说是对小说成功演绎战争战略、政略和计谋的一种褒奖。以下我将以《三国演义》为蓝本,针对书中主要人物——诸葛亮、曹操、周瑜和鲁肃在创业时期的战略观,在作者写了什么,作者为何这样写,以及如何认识他们的战略观等方面,结合历史进行分析比较。先说诸葛亮。

诸葛亮是罗贯中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他一出场就为刘备筹划隆中对,因而涉及到了战略问题。隆中对不但为以后的三国鼎立提出了天才般的预见,同时成为诸葛亮辅弼刘备的战略宣言书。事实上,在没有诸葛亮辅弼之前,刘备屡战屡败,仓仓惶惶,到处寄人篱下,但也只能哀叹人生苦短,髀肉复生;之后,只要按照诸葛亮的谋略行事,他便能如鱼得水,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不断地走向胜利。而这霄壤之别的变迁正是以隆中对为起点的。在作者笔下,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 ...

请您登陆会员后浏览完整内容。
由于有不良网站严重恶意盗用本站资源,所以今后本站所有文章均需要登陆会员之后才能浏览完整内容。
 您的回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验证码 换一个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