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网

标题: 我眼中的三国战略观:曹魏 - 王冬青 [打印本页]

作者: sam    时间: 2007-5-13 21:55
标题: 我眼中的三国战略观:曹魏 - 王冬青
曹操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刘备与诸葛亮合二而一的对立,他们是忠与奸、善与恶的两极化典型。伪诈、猜忌、狠毒、狡黠,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成为罗贯中时代曹操反派形象的特征。东汉名士许劭对曹操的评语“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已被罗贯中改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是这一歪曲了的艺术形象并不能掩盖曹操战略观的光辉,毕竟三国的历史是以曹操为主角而演成的壮剧。他的战略观不但能统一北方,而且使魏国在三国鼎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这是包括作者在内,任何人也回避不了否定不了的事实。

本来,曹操的战争观应该在小说中大书特书,只有这样才符合他显赫的战功和自信而坚定的个性。但因曹操在书中出场较早,且战场、对手、以及自身角色不停地变换,从而使他的战略和战法隐藏在了具体情节之中。罗贯中没有一开始以正面表述来铺陈曹操的战争观,这固然符合小说写作的某些需要,但他更主要的目的是要体现出曹操个性中诡谲和深藏不露的另一面,因此采取了一种倒叙和回忆的手法。以笔者管见,曹操的战争观当以他占领冀州后,在袁绍墓前凭吊的一席话为本,这时他已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取得了赫赫战功。“昔日吾与本初共起兵时,本初问吾曰:‘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吾问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段话于史有证,若视其为曹操创世时期的战争观,则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首先,曹操将罗致人才和使用人才放在战略的首位。靠什么得天下——这是每一个乱世英雄必须深思的问题。寥寥数语便反映出他与袁绍截然不同的观点方法。袁绍将地利作为战争胜利的第一要素;曹操更看重的是人的因素。这里将“道”理解为正确的思想路线未尝不可,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任用天下智谋之士,那么无论在那里发展,都必然赢得战争的胜利。历史证明,曹操的确重视人的因素在社会发展和战争中的作用。他对自己的评价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这种胸襟和气度使他在延揽人才时能以周公自比,“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使用人才方面,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一时间能征惯战之将、足智多谋之士云集于前。这是他能统一北方的根本条件之一。

其次,曹操的战略观巧妙地掩盖了他在地缘上的进军方向。毕竟在诸侯割据军阀混战时代,地缘因素也是极端重要的,有地... ...

请您登陆会员后浏览完整内容。
由于有不良网站严重恶意盗用本站资源,所以今后本站所有文章均需要登陆会员之后才能浏览完整内容。
 您的回复




欢迎光临 临江网 (http://bbs.linji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