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网

标题: 刘、关、张的人神之变 - 王春瑜 [打印本页]

作者: sam    时间: 2007-5-13 21:50
标题: 刘、关、张的人神之变 - 王春瑜
刘备、关羽、张飞是人也是神。考察他们由人变为神的异化过程,探讨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 http://www.artx.cn/
鉴于关羽不仅在与刘、张的异化过程中,有其特殊性,而且后来成了众神之神。为了论说方便,我们先说刘备、张飞,再论关羽。


 http://www.artx.cn/
刘备出身贫寒,“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虽然他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藉以打出汉室正统的王牌,但家中连谱牒都没有,祖爷爷、祖奶奶的世系都排列不出,充其量不过是个没落王孙。后来武靠关羽、张飞、赵云等哥儿们的奋勇拼杀,文靠孔明的安邦定国,才成就了蜀国大业。章武三年四月(公元223),他在白帝城患痢疾,并引发它病而驾崩,正史载谓“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1]“汉主殂于永安,谥曰昭烈。”[2]并无异象,与常人之咽气伸腿,无不同。但是,后人没有忘记刘备。陈寿评价他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清代川湖总督蔡毓荣谓“昭烈百战之余,屡遭踣踬,翱翔翻飞,卒成帝业……昭烈君臣微独岸视三国,要非三代以下所能并驾比肩者也。”[3]这些都道出了刘备由人变神的原因之一,是国人精神深处的英雄崇拜传统。刘备成神的象征是雄踞庙中,血食一方,在香火缭绕中接受世人的磕头作揖。但这一过程的完型,经历了六百余年。在刘备的故乡涿县楼桑树,直到唐昭宗干宁四年(公元897)才盖起了昭烈庙。此时,已是唐代末年,大唐李姓江山,风雨飘摇中岌岌乎殆哉,忠义精神成了某种社会需求,这应当是昭烈庙拔地而起的重要原因。其后金代承安(公元1192-1200)年间重修,明代宏治二年(公元1489)再修。[4]值得注意的是,庙中的塑像,不仅配以关羽、张飞,而且“像不君臣坐立,而兄弟列,像其侧陋时也。然昭烈王者服。”[5]这些塑像是否唐代始塑时即作此状,还是明代再修时立此形象?不得而知。但是,突出所谓“桃园结义”精神,或者正史所述的刘备与关羽“寝则同状,恩若兄弟”[6]之情,无疑富有人情味,更能迎合民众的心理需求。在刘备寿终正寝的白帝城,何时始建昭烈庙?清修《奉节县志》说,“考旧志白帝城昭烈武侯关张皆各有庙,隋唐无碑碣可稽。”不过唐代奉节就有昭烈庙,而且要早于刘备故里涿县。杜甫的《谒先主庙》诗谓:“……旧俗存祠庙,空山泣鬼神。虚檐交鸟道,枯木半龙鳞。……孰与关张并,功临耿邓亲……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7]此诗原诗曰“刘昭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成都应当是最早建立昭烈庙之所在,杜... ...

请您登陆会员后浏览完整内容。
由于有不良网站严重恶意盗用本站资源,所以今后本站所有文章均需要登陆会员之后才能浏览完整内容。
 您的回复




欢迎光临 临江网 (http://bbs.linji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